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-188-588

TEL:029-88643194 FAX:029-88611928

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

本文章主要介绍了: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,涡街流量计温度 压力安装要求,涡街流量计检验规程,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等信息

智能涡街流量计通电后无显示处理方法
JY-LUGB系列智能涡街流量计采用压电应力式传感器,可靠性高,可在-20℃~+250℃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。与其它流量计一样,应用中总会有不同类型的故障。下面将由中普自动化仪表公司技术为你介绍一下,智能涡街流量计通电后无显示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。
可能原因
1、可能供电电压不正确
2、供电“+,-”接错
3、电路板内部开路
处理方法
1、提供+24V电压
2、为二线制4~20mA接法
3、更换电路板或检查插件
涡街流量计一直显示为零有这么有几个原因:
口径选择偏大。现场***大量程到达不了涡街流量计的***小量程,所以,一直显示为零点。用木棒等物,敲击流量计的管道部分,看有没有流量显示。如果有的话,基本可以肯定口径选择的偏大了。
(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)

DN300涡街流量计使用说明
本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、化工、冶金、造纸、发电、水利等行业流体的一个计量,没有可动的部件,可靠性强、精度高、寿命长,可在很宽的流量范围内精确测量流体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。
一、技术参数:
测量介质:气体、液体、蒸气
连接方式:法兰卡装式、法兰式、插入式
测量精度:1.0级1.5级
测量温度:常温–25℃~100℃,高温–25℃~150℃-25℃~250℃
输出信号:脉冲电压输出信号,高电平8~10V低电平0.7~1.3V,脉冲占空比约50%,传输距离为100m,脉冲电流远传信号4~20mA,传输距离为1000m
环境温度:-25℃~+55℃湿度:5~90%RH50℃
(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)

-40~450°C(高温型,选用)
工况压力范围:-0.1Mpa(-1kg/cm2)~法兰额定值
环境温度范围:-40~85°C(分离型传感器,分离型转换器)
-40~85°C(一体型)
-30~80°C(一体型带表头)
环境湿度:5~100%RH(在40°C时)(无凝露)
电源电压:10.5~42VDC(见电源电压与负载电阻之关系图)
电气性能:由于脉冲输出,报警输出和状态输出是使用共同端子的,所以不能同时使用这些功能。
输出信号:双重
(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)

32~480(液体)
300~3000(气体)
56~800(液体)
550~5500(气体)
无温压补偿
有温压补偿
4-20mA输出(二线制)
4-20mA输出(三线制)
RS485通讯接口
法兰卡装式
法兰连接式
内部3.6V供电
涡街流量计结构,工作原理涡街流量计结构,工作原理
(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)

●电池供电型无需外接电源既可连续工作两年以上。
●全新点阵汉字液晶显示,使用操作更方便。
三、温压补偿一体化涡街流量计技术参数
测量介质:液体、气体、蒸汽
介质粘度:小于10cp
介质温度:-50℃——+400℃
本体材料:1Cr18Ni9Ti(其他材料协议供货)
传感器密封:石墨垫片(特殊根据要求)
环境温度:-30℃——+80℃(特殊根据要求)
公称直径:
管道式:DN15——DN300;
插入式:DN200-2000mm
测量精度:
液体:测量值的±1.0%(特殊)
气体:测量值的±1.5%
量程比:10:1
压力等级:PN25,PN40(高压可特殊制造)
(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)

(4)范围宽度达10:1或20:1。
(5)压损小,约为孔板流量计的1/2~1/4。
(6)输出与流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,适用于总量计量,无零点迁移。
(7)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,输出频率信号不受流体物性(密度、黏度)和组分影响,仪表系数仅与旋涡发生体及管道的形状尺寸有关,可以在一种典型介质中校验而适用于各种介质.如图所示。
(8)可针对不同对象选用相应的旋涡检测技术。
压缩空气流量计局限性:
(1)压缩空气流量计不适用于低雷诺数(Ren≤2×104)测量,在高黏度、低流速、小口径情况下应用受到限制。
(2)管道有振动的场所应选用耐振检测方式的仪表。
(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)

(涡街流量计内部校准)

了解更多关于:实验室用涡街流量计,涡街流量计的容量,涡街流量计 温度压力补偿作用,抗震涡街流量计,电厂蒸汽涡街流量计,涡街流量计检查校验,涡街流量计测量突然流量增大几秒,涡街流量计 规范,涡街流量计有什么特点,涡街流量计干擾器,用涡街流量计测量液体流量,涡街式流量计 水平安装,涡街流量计样本,涡街流量计原理ppt,涡街蒸汽流量计计量的准确性问题,涡街流量计画面显示,横河涡街流量计切频率,涡街流量计数走快怎样调整,e h涡街流量计报警,涡街流量计电流输出为1
本文摘自:http://www.oen1718.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